荣智咨询欣赏
“在
西安这方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热土上搞现代化建设,确实要带着对历史的敬畏、对文化的尊重、对子孙后代的郑重交待这样的心理。”
据《
华商报》日前报道,西安市政协委员、长安区政协主席徐树安提交了两份提案,都和历史文化有关,一个是《关于进一步完善城市文化标识系统彰显西安历史文化特色的建议》,另一个是《关于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保护和传承西安历史文化的几点建议》。
让历史活起来 让文化看得见
“近年来,西安市城镇化建设加快发展,许多有一定历史年份的老村庄被占用拆迁,很少留下历史文化印记,容易造成历史文脉的断裂。我认为,需要进一步完善城市文化标识系统,彰显西安历史文化特色,让西安的厚重文化基因‘活起来’,让
文化标识点缀大西安。置身于这样的大西安,定会产生对历史的敬畏、对文化的尊重。而这样的心理氛围,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人文素养的提升。”
徐树安说,西安作为
十三朝古都,历史上有许多记载都发生在这座古城,虽然今天已无法见其踪迹,但很有必要把它展示出来,让现在的人们有所了解。“比如
钟楼饭店附近曾是唐代礼部南院遗址,钟鼓楼广场曾为唐尚书省遗址,草场坡唐时为长安官马草场。”他建议,应该完善城市道路、建筑物的历史文化痕迹
标注系统,对已建成的城乡道路、建筑物、企业项目,有明确历史记载的,应在其显著位置树立文化标识,营造满城皆历史、处处是文化的氛围。不仅要标识,还要让历史“活起来”、文化“看得见”。除了立碑用文字勾画出地名背后的历史脉络,还可增加城市雕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此外,还可以让历史典故重现。比如大家熟悉的“灞桥相送,折柳送别”,可以灞桥附近建一座“送别园”,植送别柳,设送别宴,做送别信物;借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佳句,可以在乐游原建“爱晚亭”;在曲江南湖建“丽人亭”,展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风光,让古代的经典得以深入到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
西一路、纬一街等路名重新命名
徐树安还建议,应该保留和完善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记忆符号系统,比如贡院门、书院门、竹笆市、教场门、端履门等,以及北院门的回坊等历史文化街区,不管城市将来如何发展,都应尽可能完整保留下来,同时建议在每个街巷口建立文化标识。
编制
城市文化标识系统,对在建的项目及道路要规划相应的
文化标识。对有一定历史年份的村落,应尽量避免拆迁,非拆不可的要按规划立文化标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守望住乡愁。对城乡道路的命名应结合历史、文化和发展来命名。对西一路、东五路、纬一街、纬二街等路名可以考虑重新命名,以彰显西安历史文化特色;对新建道路的命名要结合历史文化特点,广泛征求社会意见,慎重命名。建议市上研究制定完善城市文化标识系统的工作规划,并出台加强城市文化标识系统建设的规范性文件,推动此项工作更好落实。
在发展中传承文脉,考量智慧
在另一份提案中,徐树安提出要防止把文化建设等同于发展文化产业。在文化建设中,不仅要看建了多少文化设施、文化场馆,引进了多少文化项目,更要注重发挥文化以及“文化人”的社会功能,凝练西安具有历史文化基因的人文精神,使之潜移默化地影响人、鼓舞人、激励人,丰富市民的精神内涵,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他建议对西安文化建设进行空间布局:城南以曲江为核心向周围辐射,重点展示唐文化;城北重点展示汉文化,城西以丰镐为核心,重点展示周文化,城东以秦兵马俑为核心,向周围辐射重点展示秦文化。城墙内规划建设应统一为一种风格,由市级部门统一牵头实施,避免城市建设风格不统一。同时,要深入挖掘和研究终南山文化。
“在发展中如何传承好文脉,考量着当代人的智慧。建议市上出台关于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专门政策性文件,明确提出一些刚性要求,避免再走其他地区‘先发展再保护,结果发展了没保护’的老路,把西安建设成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国际化大都市。”徐树安最后说。
荣智导向标识为您提供一站式规划、设计、制作、系统服务: